守望太阳的赫哲族 唱响幸福小康“新船歌”

发布时间:2021/7/9 17:53:02

赫哲族是我国人口较少民族之一,世居黑龙江、乌苏里江、松花江流域,因地处祖国东方,被称为“守望太阳的民族”。

新中国成立前,赫哲族仅存300余人。如今,赫哲族聚居地已经形成“三乡五村”格局——黑龙江省同江市街津口赫哲族乡渔业村、同江市八岔赫哲族乡八岔村、双鸭山市饶河县四排赫哲族乡四排村、佳木斯市郊区敖其镇赫哲村、抚远市乌苏镇抓吉赫哲族村,总人口超过5000人。

赫哲人的生产、生活方式随着时代发展发生着变化。从最初的地窨子、马架子,到泥草房、砖瓦房,再到二层楼、花园式洋房,赫哲族的居住环境日益改善。从传统的渔业捕捞到渔农并重,再到当前旅游产业带动、多业并举的跨越式发展,赫哲人“日子有奔头,心里有盼头”,唱响了新时代的“乌苏里船歌”。

守望太阳的赫哲族 唱响幸福小康“新船歌”

  这是6月24日拍摄的黑龙江省抚远市乌苏镇抓吉赫哲族村(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张涛摄

守望太阳的赫哲族 唱响幸福小康“新船歌”

  这是6月23日拍摄的黑龙江省双鸭山市饶河县四排赫哲族乡四排村赫哲风情园(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张涛摄

守望太阳的赫哲族 唱响幸福小康“新船歌”

  这是6月19日拍摄的黑龙江省佳木斯市郊区敖其镇赫哲村的房屋(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张涛摄

守望太阳的赫哲族 唱响幸福小康“新船歌”

  船员在同江市八岔赫哲族乡八岔村引资建造的“莫日根”号游船上作业(6月18日摄)。新华社记者张涛摄

守望太阳的赫哲族 唱响幸福小康“新船歌”

  同江市街津口赫哲族乡渔业村脱贫户何淑艳在禁渔期参与江边渔船的维护工作。依靠在公益岗位上的工资和项目分红,何淑艳有了固定收入,家里的生活条件也慢慢好了起来(6月17日摄)。新华社记者张涛摄

守望太阳的赫哲族 唱响幸福小康“新船歌”

  佳木斯市郊区敖其镇赫哲村里的民宿(6月19日摄)。新华社记者张涛摄

守望太阳的赫哲族 唱响幸福小康“新船歌”

  同江市街津口赫哲族乡住宅外墙上的特色壁画,展示了赫哲族的传统文化(6月17日摄)。新华社记者张涛摄

守望太阳的赫哲族 唱响幸福小康“新船歌”

  同江市八岔赫哲族乡八岔村村民贾海峰驾驶拖拉机喷药除草(6月18日摄)。新华社记者张涛摄

守望太阳的赫哲族 唱响幸福小康“新船歌”

  在黑龙江省双鸭山市饶河县四排赫哲族乡四排村,脱贫户毕伟君在大棚里采摘木耳(6月23日摄)。新华社记者张涛摄

守望太阳的赫哲族 唱响幸福小康“新船歌”

  25岁的赫哲人尚美含(左二)在抚远市乌苏镇抓吉赫哲族村的赫哲民宿展示馆里教授村民赫哲族舞蹈(6月24日摄)。新华社记者张涛摄

守望太阳的赫哲族 唱响幸福小康“新船歌”

  赫哲人王海珠(右)在同江市八岔赫哲族乡八岔村海珠手工艺品农民专业合作社里传授鱼皮制品的制作技术。合作社由王海珠等5名八岔村村民创办,主要从事赫哲族手工艺的传承培训等(6月18日摄)。新华社记者张涛摄

守望太阳的赫哲族 唱响幸福小康“新船歌”

  同江市街津口赫哲族乡渔业村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孙玉林正在制作赫哲族传统民俗物品(6月17日摄)。新华社记者张涛摄

守望太阳的赫哲族 唱响幸福小康“新船歌”

  在同江市八岔赫哲族乡中心校内,学生们正在展示赫哲族传统的体育项目“鱼王角力”(6月18日摄)。新华社记者张涛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