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1/4/27 16:17:04
在黑龙江省宝清县有一个地方,1938年春,东北抗联第五军第三师八团一连连长李海峰等12名抗联战士在这里与400多名日伪军展开了阻击战,为大部队转移争取了十几个小时的宝贵时间。战斗中,以连长李海峰为首的12名烈士壮烈牺牲,为铭记这十二名烈士的英勇事迹,这座原来被称为小孤山的地方更名为“十二烈士山”。
讲起那场惨烈的战斗,宝清县党史研究室工作人员李德龙充满敬意。当时,中共吉东省委、东北抗日联军第二路军总指挥部和第五军第三师的密营,都设在兰棒山。为了保护根据地,从山里到山外,设了好几道关卡。最外边的关卡就设在宝清西沟尖山子西北坡漫岗拐弯的地方。这里地势险要,是进出密营的咽喉要道,战略位置十分重要。上级特意派有“炮手连”之称的第三师八团一连把守这里。李德龙说,在部队里被称为“炮手”,是公认的神枪手,八团一连有60多名战士,多数人都是“炮手”。连长李海峰,被称为射手之王。
1938年3月16日,“炮手连”接到上级命令,要在3月18日拂晓撤除警戒,并向兰棒山北麓的李炮营集中。就在大家讨论时,哨兵报告,在北沟发现敌情。第三师八团一连连长李海峰要求战士们,“不要吹灯灭火,马上向李炮营出发”,营房明亮的灯火吸引了日军的众多炮火。
扑了个空的敌人顺着抗联战士们的脚印追了上来,为了不暴露进山的路,防止总部受到更大的损失,李海峰当机立断:火速占领小孤山。战士们迅速爬上山顶,用岩石、树木筑起了临时阵地。400多名敌军蜂拥着冲上山来,抗联战士们从清晨一直战斗到夜晚,“炮手连”连续打退敌人数次进攻,敌军损失惨重。最后,因为弹尽粮绝,包括连长李海峰在内的12名抗联战士壮烈牺牲,最小的烈士年仅19岁。
为了纪念十二位烈士,小孤山改名为十二烈士山,国家文物局也将十二烈士山定为中国名山,并编入《中国名胜词典》。1994年,宝清县委县将十二烈士山定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1999年,十二烈士山被黑龙江省政府定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