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望相助,让边疆草原更美丽

发布时间:2018/8/29 15:57:32

       八月的内蒙古大草原,正是云缀蓝天、草绿花香、一年中最美的时候。从“勒勒车、慢悠悠,何时才能回家乡”的感慨,到如今全区铁路运营里程达1.37万公里、位居全国省区市第一,时光飞驰40年。

  40年栉风沐雨,内蒙古自治区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GDP由40年前的58.04亿元发展到2017年的16103.2亿元,翻了277倍;铁路运营里程也在这40年中,在3803公里的基础上翻了4倍。

  40年春华秋实,如今,从内蒙古首府呼和浩特乘火车可直达全国27个直辖市、省会城市,还可直通蒙古国、俄罗斯;内蒙古首条高铁的开通更是实现“高铁一通、转换时空”的梦想。作为改革开放对外窗口的二连国际口岸站,40年来货运量屡创新高,进出口运量2017年突破千万吨大关,刷新历史纪录,今年截至7月31日完成运量521.07万吨,过境中欧班列实现常态化运行,发运货物共计超8万标准箱……

  改革开放40年,地处北部边疆地区的内蒙古,好风凭借力,走上大发展的新时期。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内蒙古调研时指出,希望内蒙古各族干部群众守望相助。殷殷期望,道出了2500多万各族草原儿女的共同心声和前进方向。瞄准守望相助建好美丽边疆草原的目标,中国铁路呼和浩特局集团有限公司在打造祖国北疆亮丽风景线的征程中,步伐坚定。

  40年众志成城 掀起建设草原铁路热潮

  改革开放初期,内蒙古自治区铁路里程仅为3803公里,规模小、设施落后、运输能力差。对于南北相距1800公里、东西相距2400公里的内蒙古区域版图来说,这已成为严重制约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短板。

  “火车一响,黄金万两。”中国改革开放的号角在内蒙古大草原响起时,铁路建设的轰鸣声也一波强过一波。

  1979年,海拉尔至伊敏的海伊铁路建成,成为沟通呼伦贝尔盟到兴安盟的直接通道。1980年,北京至通辽的京通铁路建成,对于加速内蒙古农牧业发展有着重要意义。1989年,包头至神木的包神铁路建成通车,成为神府东胜煤炭外运的北通道;同年11月,大同至包头的大包复线建成,使京包线运输能力提高一倍以上。1995年12月,集通铁路开通。

  进入21世纪,内蒙古的铁路基本形成“三大片”网络,即:以京包线、包兰线、集二线、集通线为骨干的“中西片”;以通辽为中心,京通线、通霍线、通让线、大郑线等4条铁路呈放射状分布的“东片”;滨洲线横穿东西,牙林线纵贯南北的“东北片”。

  2004年,铁道部与内蒙古自治区签署《关于内蒙古铁路建设有关问题的会谈纪要》,内蒙古大草原上掀起铁路建设新高潮,集包三四线、新包神铁路、呼准铁路、东乌铁路、赤大白铁路、两伊铁路、临策铁路等项目相继开工。

  2009年,包头至惠农的包惠铁路、大同至包头的大包铁路电气化相继完成,铁路运输能力直接提高30%左右,内蒙古中西部地区“一车难求”的运输瓶颈得到有效缓解。

  2010年,包西线(包头西至西安张桥)开通运营,内蒙古铁路基本形成“四条出区达海通道、四个对外口岸、六纵六横”的路网新格局。

  2015年,额哈铁路全线开通,额哈铁路与临策铁路连通,成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联通内地的第二条出区大通道。

  2015年,锡林浩特到二连浩特的锡二铁路全线贯通。同年7月,锡林浩特至乌兰浩特的锡乌铁路开通运营。

  2015年,唐张铁路开通运营,与之前建成的集张铁路一起,成为内蒙古西部煤炭能源大通道。

  2017年8月,内蒙古首条高铁——张呼高速铁路乌兰察布至呼和浩特东段开通运营。同年12月,呼准鄂铁路投用。

  2018年3月,中国在建最长重载铁路——蒙华铁路开始全线铺轨。

  遍布的铁路线如串串珍珠项链,蜿蜒在辽阔的内蒙古大草原上,成为草原经济社会发展的硬脊梁。

  40年砥砺奋进 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

  随着路网结构不断完善,内蒙古地区的铁路发展也进入了快车道。

  地处内蒙古中西部地区的呼和浩特局集团公司,不断通过管理创新、技术创新和产品创新,挖潜提效,优化运输组织,开行重载大列,口岸大出大进,开行国际集装箱班列等多项措施,缓解不断增加的运能与运力压力。

  总公司党组提出实施货运增量行动和客运提质计划,呼和浩特局集团公司全力实践,努力通过调结构、快转型,不断提升铁路运输产品供给质量和效率。

  呼和浩特局集团公司加快物流转型,与企业签订协议运量,为大客户企业和战略客户提供“一对一”物流服务;梳理管内煤炭大户,持续加大C80型货车到港煤炭、到天津港东北煤炭以及管内煤炭的组织力度;与中铁特货运输有限责任公司呼和浩特分公司合作推进商品汽车物流项目、牛奶冷链物流项目;与中铁快运股份有限公司呼和浩特分公司对接白货全程物流总包项目;与中铁集装箱运输有限责任公司呼和浩特分公司合力解决集装箱上量,加大集装箱物流有效供给力度。

  服务国家“一带一路”建设,呼和浩特局集团公司发挥二连国际口岸站的区位优势,强化铁矿石、原木、纸浆、煤炭等进出口货物的营销与运输。二连国际口岸站不断挖掘国际通道的运输潜能,最大限度编组6000吨重车,强化宽轨接运能力;精心组织中欧、中亚班列,增加口岸进出口运量。

  在实施货运增量行动的同时,呼和浩特局集团公司全力实施客运提质计划。

  这个局集团公司优化列车产品,开行呼和浩特、包头至北京、上海、深圳等国内主要城市的直通列车;在呼和浩特、包头、鄂尔多斯、集宁间开行动车组列车,实现1小时经济圈;开行张呼高铁乌兰察布至呼和浩特东段动车组,让内蒙古进入高铁时代;开行“草原之星”旅游专列,强力拉动草原旅游经济文化发展。

  他们提升出行体验,提出“让旅客更满意就是我们的服务追求”新时代客运服务理念,推进“厕所革命”,开展星级厕所评比命名,提升旅客如厕体验;实施“餐车革命”,创新列车餐饮供应,推出大碗牛肉面、锦绣合家欢套餐;推出微信点餐、预约送餐,方便旅客就餐;完善互联网、电话等多渠道售票方式,引导旅客使用12306网站和铁路12306手机APP购票,实现互联网购票售取分开,让旅客购取票更快捷;车站推广实名制核验闸机,建立大站智能导航系统,完善引导标识系统,让旅客进出站更方便;完善站车Wi-Fi设备,扩大共享座椅引进,精心打造“高铁+共享汽车”“温馨服务一卡通”等服务项目,让服务更温馨更贴心。

  这些举措有力地服务了边疆草原的客户和旅客,客货运输呈现快速增长的良好势头。

  40年坚如磐石 促进民族团结稳定

  改革开放40年,对于内蒙古这个多民族地区来说,铁路通到哪里,哪里就奏起激情高亢的民族团结乐章。

  穿梭在集宁南站和通辽站间的6041/6040、6039/6042次旅客列车是集通线上烧燃煤锅炉取暖和供水的旅客列车,单程沿途停靠34个车站,运行时间近25个小时。

  这趟车上每个班组都配备了蒙古族列车员。冬季遇到大雪封堵草原上的公路,这趟“慢火车”就成了沿线农牧民唯一的交通工具。开行22年来,这趟列车凭借低廉的票价和众多的停靠站,方便了沿线农牧民,被亲切地称为“便民巴士”。

  同样运行在二连站和呼和浩特站之间的6858/6855、6856/6857次旅客列车,穿越内蒙古6个贫困旗县,是票价低、站站停、速度慢的“慢火车”,已经成为当地农牧民出门的重要交通工具。列车上很多工作人员与沿线农牧民成了好朋友。

  乌吉铁路支线上,有一个五等站黑沙土站。车站共有7名职工,车站周围散住着十几户牧民,牧民们看病难、人畜吃水难、购粮买菜难、孩子上学难。黑沙土站职工利用段里配备的医药箱和培训的业余卫生员,免费为牧民们解决小病小痛。

  改革开放40年,“各民族兄弟谁也离不开谁”的思想已在内蒙古铁路各族职工心中扎了根,内蒙古铁路的许多单位成为国家、自治区表彰的民族团结进步先进单位。由各民族职工组成的包头西机务段“民族团结号”机车组、集宁机务段“民族号”机车组等,更成为铁路运输生产的排头兵。

  在总公司党组向全路发出“切实担当起铁路的社会责任,配合好地方党委政府、为打赢脱贫攻坚战作出应有贡献”的号令后,呼和浩特局集团公司先后担负起了乌兰察布市四子王旗富贵村、兴和县鄂尔栋镇二号村、兴安盟科尔沁右翼中旗好腰苏木镇南白音套海嘎查贫困村民的扶贫任务。局集团公司成立扶贫工作领导小组,选派政治上优秀、工作上敬业的好干部组成驻村工作队,按照扶贫和扶志、扶智相结合的目标,建“奔小康讲习所”,资助贫困村羊圈、羊舍升级改造,实施优质羊种改良计划,为贫困村打饮水井、灌溉井,栽种果树,帮扶正在上大学、中学、小学的贫困村农牧民子女完成学业,并优先聘用符合政策的定点扶贫村农牧民大学毕业生;组织“呼铁乌兰牧骑”和铁路医务工作者深入贫困村“送文化”“送健康”,几年来累计为富贵村投入扶贫资金193万元,为二号村投资140万元,为南白音套海嘎查投资322万元。铁路倾心帮扶,让草原贫困村农牧民走上了人和业兴村美的康庄大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