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1/1/20 14:18:24
“十三五”的五年是我市文化产业、旅游产业和广电事业迎接历史机遇快速发展的五年,五年来,我市文化旅游产业在强化党的领导、夯实产业基础、丰富产品供给、强化对外宣传、引导市民参与积极性和提升产业整体知名度、市场号召力方面都取得了巨大的进步,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党对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领导力进一步强化,文化旅游产业为主导的现代服务业在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支柱地位进一步巩固,在产业精准扶贫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工作推进中的作用进一步展现,对一、二、三产融合发展中的引领示范功能进一步提升。
强化顶层设计 在谋篇布局上取得新突破
日前,记者从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获悉,在受到2020年初发生的新冠肺炎疫情严重影响的情况下,全市“十三五”期间共接待旅游者1.07亿人次,实现旅游收入达到801亿元,实现文化产业增加值257亿元。其中,旅游收入和接待旅游人数增长率在2016年、2017年,连续两年全省排名第一。
五年来,在全市文化和旅游企业和从业人员的共同努力下,我市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真正走在了高质快速发展的道路上,产业整体发展取得新突破,党的领导进一步强化,产业基础快速夯实,产业业态逐渐丰富,发展环境进一步优化,产品知名度和影响力快速提高,产品组合的市场号召力进一步提升。首次召开了全市旅游产业转型升级大会,编制出台牡丹江市《全域旅游发展规划(2019-2025年)》、《冰雪旅游专项规划(2019-2025年)》和《旅游产业转型升级方案(2019-2021年)》,制定实施旅游+文化、农业、商贸等7个“旅游+”专项产业融合方案,为我市旅游产业的发展问诊把脉,指明了今后一个时期内的产业发展方向、发展目标、发展路途和重点工作。同时,在市级全域规划总体框架下,全市各县(市)区已先后完成或启动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总体规划编制工作,在顶层设计层面将我市旅游产业发展从传统产业推进到新兴产业,形成了顶层推进、分工负责、合力攻坚的生动局面。
强化产品供给 在项目建设上取得新突破
市文广旅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五年来我市始终立足“湖、林、雪、边、俗、特、红”优势旅游资源,突出休闲度假、生态养生、边境旅游、新文创等四个重点旅游和文化业态,组建了新文创和“旅游+”两个招商专班,定人、定责、定岗推进项目谋划和招商。目前,谋划生成文化旅游招商推介项目58个,其中,总投资10亿元以上项目14个,5亿元以上项目23个。对接中青旅、省旅投、中投新燎原集团等10余家机构,重点推进项目17个。同时,聚焦景区综合开发、红色旅游项目建设、智慧旅游平台合作、乡村旅游提档升级等重点内容,我市成功与省旅投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
此外,我市通过实施公共文化服务“十百千万”工程,启动了文化馆(站、点)、图书馆(点)服务体系建设,目前,全市共有公共文化馆15个(国家一级馆4个、二级馆2个、三级馆5个),公共图书馆8个(国家一级馆1个、二级馆3个、三级馆4个),美术馆2个,社区(乡村)公共文化站1000余个,覆盖率达到90%。同时,我市坚持把文创产业的发展作为文化事业产业化的突破口和着力点,“十三五”期间,我市东安区文化创意产业园、华创产业园相继营业,现已入驻文创企业120家,年产值超过2亿元。
五年来,我市共完成171座旅游厕所新建和改造;穆棱市被评为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宁安市小朱家村、西安区中兴村成功入选首批“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海林市七里地村被评为第二批“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穆棱市孤榆树村、海林市七里地村和宁安市明星村被评为黑龙江省乡村旅游重点村。
以承办第四届全省旅游产业发展大会为抓手,以“办一届大会,提升一个举办地”为目标,确定并动态管理42个旅游重点项目,在全市初步形成了市委市政府统一领导、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牵头推进,全市各县(市)区、市直各有关部门协调落实的旅游产业项目建设新局面。
强化宣传推介 在品牌营销上实现新突破
“十三五”期间,我市始终在不断强化旅游产品、旅游线路、旅游品牌的宣传推介力度,坚持“走出去”和“请进来”、“线上”和“线下”相结合。
一方面坚持新媒体营销唱主角,强化自媒体运营建设,开通官方微信公众号、微博等新媒体平台,并充分利用新媒体平台开展推广营销工作。制作完成《美在牡丹江》城市旅游宣传片,编辑《红色旅游指南》,在720°全景云游龙江活动中推出“足不出户逛雪城相约云上牡丹江”专题宣传。
另一方面,传统媒体持续发力。多次在央视、龙江卫视、交通广播等主流媒体和哈尔滨机场、中央大街、火车站投放图片及视频宣传广告,并与多家传统媒体合作对我市的旅游产品、线路等内容进行了专题报道。
同时,做为世界旅游城市联合会的首批会员城市,我市每年积极参加联合会组织的峰会活动,十三五期间先后参加了柏林旅博会、俄罗斯太平洋旅博会、广州旅游展、上海国际旅游交易会、第二届亚太旅游论坛等一系列国际旅游展会及论坛活动。牵头组织重点景区、旅行社赴北京、上海、广州、香港等近30个城市,举办了50余场推介会,全面提升了我市旅游的国际知名度和影响力。并与俄罗斯符拉迪沃斯托克、韩国清州、日本九州、法国驻沈阳领事馆等多地(部门)开展了合作交流活动,开通牡丹江至南京、宁波旅游包机航线,开展“寒来暑往、南来北往”旅游季、“换冬计划”等合作项目。
此外,我市还连续举办“未来之星”冬季阳光体育大会、镜泊湖国际马拉松赛以及2017第二届中国(国际)汽车旅游大会牡丹江站等国家级活动以及镜泊湖冬捕节、中俄国际啤酒节、国际龙舟大赛、东宁市国际冬泳邀请赛、宁安流头节、海林林海雪原文化旅游节等大型节庆活动,通过节庆活动的举办达到了以节造势的营销目的,带动搅热了旅游市场。
强化标准建设 在文化服务供给上实现新突破
据介绍,“十三五”期间,我市全面提升基层公共文化活动场所服务水平,组织开展“乡镇综合文化站专项整治”和村级文化活动场所“六个一”标准建设,对挤占挪用和服务不达标问题进行了重点推进解决。启动实施了总投资500万元的图书馆功能提升改造工程,持续开展“结对子·种文化”“百万文化能人培训”和“红色文艺轻骑兵”等送文化服务。
五年来,我市新文创产业从无到有,不断发展壮大,以华创产业园、东安文化产业园为基础,文创产业列入市政府“346”重点产业发展规划。至“十三五”末,我市入驻产业园区文创企业120家,从业人员近千人,引导就业2500人,年营业收入近2亿元,纳税近千万元。网络文学创作蓬勃发展,签约作家达500人,白金作家3人,年创税近4000万元。全市有声书工位达到120个,从业人员近300人,年提供作品近20万小时。此外,我市还加强了文物保护和非遗保护利用力度。
强化服务意识 在营商环境建设上实现新突破
市文广旅局在推进我市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同时,不忘抓好在营商环境建设,开展了“一表”制审批服务改革、文化审批项目网上“办事大厅”建设以及简化审批流程工作,五年来共完成审批事项210余项。修订完善了《首问责任制》、《一次性告知制》、《限时办结制》、《AB岗工作制》。加快建立“互联网+政务服务”体系,完善网上政务服务平台,实现与申报企业审批过程中“零见面”。推进“四零”承诺服务建设,严格落实监督问责,全面提升服务质量。制定权利清单,责任清单,编制行政审批工作办事指南,认真落实“先照后证”推进文化市场行政审批规范化建设,营商环境建设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