匠心守护 雪艺传承“后浪”涌动

发布时间:2020/12/29 16:22:14

  从在太阳岛上堆雪人萌芽的中国雪雕艺术,是哈尔滨人创造的“雪的智慧”,这种智慧源源不断地为哈尔滨乃至全国“推送”了一批批优秀的雪雕作品和创作人才。刚刚试开园的第33届太阳岛国际雪雕艺术博览会,已经制作完成了70余组雪雕,这些雪雕的设计者、制作者甚至是力工,既有熟悉的老面孔,也有“后浪”闪现。

  张宁阁、贾士元、殷晓实、董晓波……我国第一代雪雕艺术创作者们已从当年青涩的“文青”,变成迈进中老年门槛的“大叔”,时代竞速下的雪艺传承走到了“十字路口”。老雪匠们正努力将手中的雪铲,传递给一代代新人。

  年过七旬仍坚持做雪雕的老唐、59岁仍带领百人队伍奋战在现场的张工、45岁从农村走出来现在有车有房的张氏兄弟、37岁自己开了雕刻公司可以独当一面的胜子……雪雕大工匠是我们这个以冰雪为荣的城市稀缺人才,“后浪”涌动中,“人才梯队”正在形成。

  摘下“面罩”

  老雪匠笑容宛如雪一般纯净

  戴着全脸遮挡的“脸基尼”和墨镜,站在33米高的主塑“华夏神龙”顶端作业,贾士元小心翼翼地用木板和雪铲修整神龙的眼睛。

  细碎的雪块和雪末不断向他头上、身上袭来,嘴里呼出的热气遇到雪末,很快将墨镜片浸得模糊一片,但贾士元手上的动作却没有一丝松懈。

  走下主塑,贾士元黑色的“脸基尼“和墨镜让他很像漫威大片儿里的“美国队长”。摘下“脸基尼”,这位老雪匠有着雪一般纯净的笑容,很难想象他已经56岁。

  第33届太阳岛雪博会让5支施工队的大雪匠们又齐聚太阳岛,许多都是老面孔,见面打招呼就是用雪铲互相碰一下,兄弟们又来了,又都年长了一岁,“咋样,儿子娶媳妇了?”这是他们日常的寒暄。

  贾士元所在的施工队是为雪博会大、中型主塑进行设计制作,队员有100人。队伍用“聚是一团火,散是满天星”来形容比较贴切。每年12月初,队员们就从四面八方归队,次年1月以后,队员们又依依惜别回到各自的家乡、各自的岗位,他们有的是装修、装饰行业的小老板,有的是雕塑师,或是开美术社的……

  队伍当中绥化人最多,超过了哈尔滨人。因为当年为雪博会第一次组队时,多数手艺人都是从绥化赶来的。这支队伍的头儿,就是雪博会的总设计师张宁阁。

  平均年龄47岁

  施工队的力工都有10年经验

  起初,哈尔滨的“雪雕一代“只有4个人,张宁阁、贾士元、殷晓实、董晓波。他们都是各自单位的美工或宣传员。到太阳岛参加雪雕比赛让他们相识了。年年参赛,又互相欣赏,4个人就组成了一个团队,拿奖拿到手软。

  尽管参加了33年的雪博会制作,他们都没有离开各自单位。他们各自的单位不但给他们开“绿灯”,还都以他们为荣,非常支持他们做雪雕。

  如今,4个人当中的张宁阁和殷晓实已经59岁,贾士元56岁,董晓波则在65岁那年封铲退休。由这4位“大叔”发展起来的哈市最大冰雪雕施工队,平均年龄47岁。

  除了雕刻师,施工队中力工占了3/4。施工队伍里连力工都至少有10年经验了。干久了,悟性好的力工也能雕刻。

  培养新人

  雪雕改变了他们的人生

  做冰雕雪塑也有资格证。目前,具有“中国冰雪雕刻师证”的不足30人。其中哈尔滨就有20多人,多数人年过五旬。该资格证已停止颁发,更显稀缺和珍贵。

  “雪雕二代”中许多人都没有证,但他们在“雪雕一代”师傅们的悉心培养下,从一点不会学起,已经能独当一面。周宏波、周艳志和李胜龙就是其中的代表。

  周宏波、周艳志是亲兄弟。周宏波因为从小喜欢美术,开了一家小美术装饰部。一次偶然机会,贾士元住的宾馆就在周宏波的美术装饰部楼上。贾士元看周宏波有美术功底,对雪雕又很感兴趣,就带他入了行。很快,周宏波又推荐他在家务农的弟弟周艳志也来做雪雕。

  从一点儿不会到成为太阳岛雪博会上数一数二、能独立带队伍的雕刻高手,雪雕不仅让周氏兄弟走出了农村,开阔了视野,还重塑了人生。如今,周氏兄弟有房有车,有了自己的装饰公司,非冰雪季他们是“人前显贵”的小老板。

  37岁的李胜龙原本是放羊娃。10多年前,他背着一个破书包四处打工,在一家工艺美术厂找到了一份雕刻人像的稳定工作。但不安分的李胜龙听说哈尔滨雪雕行业很红火,就自己跑到太阳岛上找施工队。

  很幸运,当年李胜龙遇到了“雪雕一代”中的董晓波。李胜龙怀着恳切的心情对董晓波说:“老师,我很喜欢雪雕,你能收下我吗?我想跟你学。”董晓波将信将疑地看着眼前的小伙子说:“那你试试吧。”就这样,董晓波成了李胜龙的第一任老师。

  当年,李胜龙在哈尔滨连住的地方都没有,但肯吃苦、悟性好让他很快在雪雕行业立住了脚。如今,他的老师董晓波已经退休。李胜龙则有了自己的雕塑公司,每年10月至12月他就不再接活儿,而是专程来太阳岛归队做雪雕。李胜龙常挂在嘴边的话是:“我最感谢的是我的老师们,雪雕改变了我的人生。”

  毫不吝啬

  将经验传授给年轻雪雕师

  做雪雕是份苦差,没有热爱和执着坚持不下来。在零下20多摄氏度的环境里,穿上厚厚的衣服,一干就是八九个小时,一天下来,里边的衣服常被汗浸透,而帽子和棉衣则被层层冰霜覆盖。

  每年张宁阁招新人,不管是雕刻师还是力工,有几个必备条件:爱好雪雕、体力好、不能恐高。张宁阁说:“主塑三四十米有几层楼高,要分层雕刻,不能像冰雕那样搭脚手架,晕高不行。雪雕的制作过程很苦,绝不能偷懒,否则会冻伤。”刚开始那几年,由于经验不足,有工人从雪塑上掉下来。好在雪雕与钢筋水泥的土木工程不同,下面有残雪保护,危险性不大,工人只是受了轻伤。

  老雪匠们虽然各自有对艺术的不同看法,但在培养新人上思想高度统一。“培养人才不单单是师傅带徒弟做点雪雕这么简单,我们还要教他们会独立设计、培养他们的艺术修养”,贾士元说。所以,师傅们都鼓励徒弟们参加各种雪雕比赛,全面锻炼自己。

  即便是在采访过程中,几位老雪匠的眼睛也一刻都没有离开过正在雪雕上施工的徒弟们。他们不时地告诉徒弟们该如何作业,还常近距离做示范。老雪匠都毫不吝啬地将经验传授给年轻雪雕师。在他们眼中,雪雕就是生命的一部分,雪雕给了他们自豪与荣耀,更给了他不畏艰难的性格。

  为了培养新人,老雪匠们也投入了大量资金和精力。不久前,周宏波就是在老师的资助和指导下在俄罗斯参加雪雕大赛,还获得了一等奖。

  制作雪雕

  越来越多的施工队加入

  我国雪雕制作的市场竞争非常激烈,今年,哈尔滨周边及吉林、河北等省许多城市都在发展雪雕队伍,“价格战”也愈演愈烈。哈尔滨的老雪匠们在培养一流施工队的同时,也担心队伍里的人才青黄不接或人才外流。

  贾士元曾在大学里教过冰雪艺术课,有一年他带学生来雪博会实习,希望学生们能留下来几个,但第二年,这些学生一个没留下,这成了老贾的遗憾。

  好在,现在哈尔滨能做雪雕的施工队伍越来越多,今年太阳岛就有5支队伍在竞技。为本届雪博会制作《世纪回眸》《金牛迎春》等雪雕的一支40多人的施工队是新组建的,平均年龄30多岁,这支队伍中已经有了两名职高毕业学美术的“90后”。在刚刚结束的省雪雕比赛中获得一等奖的施工队,也是一支年轻队伍,3名队员均30岁出头,他们在省内小有名气,邀约不断。多支队伍竞技,更丰富了雪博会的艺术表现形式,让雪雕作品风格迥异。

  对冰雪的热爱和执着,让老雪匠们还在坚持着,看着队伍中越来越多的年轻面孔,后继有人让他们更有干劲:“感觉冬天不出来,生命中就缺少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