售票三十年:从人工售到自助购

发布时间:2018/8/11 20:53:56

       “30年前,卖一天票下来嗓子都哑了。那时候一票难求,不少旅客卷着铺盖卷排队来抢票。”哈尔滨站售票车间售票员卢滨对30年前的售票场景记忆犹新。那时,22岁的卢滨来到售票员岗位。木制格子、纸壳制式的票板,组合成他脑海中有关售票最初的记忆。

  上个世纪80年代,哈尔滨站按照滨洲、滨北、哈大、关内线分别售票。售票员正前方是一个个小格子构成的“格子墙”:根据站序横向排列,将每趟线不同到站的车票放入相应格子内。那时候的车票被售票员称为“纸壳票”。“纸壳票”票面上有“一道杠”的是普速快车,有“两道杠”的是特快列车,上面已经印好始发站、到站、经由地和席别等信息。售票员要做的是根据旅客需要,拿出相应车票,用简易的砸票机将年、月、日打印在车票上,并且用胶水在车票背面粘贴小纸片,标上车号、座位号。“那个时候预售期很短,一般都是3天,一周之内就算是长的了。”卢滨说。

  上个世纪90年代,软纸车票出现了,售票员面前的“格子墙”换成了“大头机”。软纸车票需要售票员现场打印。卢滨开始学习使用电脑输入票面的信息。刚开始操作的时候,他要马上想旅客要去的车站的数字编号和“大头机”的操作步骤,还要和打票机“磨合”。为了提高售票速度,每到间休时间,卢滨就拿出小本子,默背车次编号,同时模拟操作“大头机”,提高输入速度,售票速度比卖“纸壳票”时快了一倍。

  2007年,动车组列车上线运营,火车票也升级为磁介质车票。这种车票的硬度高了,车票正面印有动车组图案、背面植入磁性信息和热敏信息,有了二维码防伪图案,打票机也已经更新换代了好几轮,计算机的系统等级也更新了好几次。2012年,火车票全面实行实名制,票面上增加了旅客的姓名、身份证号等信息。卢滨认真执行“问、输、收、做、核、交”六字售票法,利用计算机快捷键提高售票速度,并且设计出行路径,帮助旅客做出最好的出行选择。

  2017年,哈尔滨站北站房投入使用。卢滨进入了崭新的欧式风格的新站房大楼工作。随着自助购票方式的普及,哈尔滨站售票窗口由45个减少到8个。全新的哈尔滨站全面实现了刷脸进站、刷脸领取厕纸、智能化检票,给旅客出行带来更多的便捷。

  “电子客票将于明年在全国推广,高铁车票‘无纸化’的时代就要来临。从事售票工作30年,经历了车票的一次次变革,我们将与铁路现代化发展同步前进。”卢滨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