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资讯 > 最新资讯

幸福路铺到村民“家门口”

发布时间:2020/4/26 17:21:14

  4月20日,和煦的春风拂过豫东大地,河南省商丘市虞城县刘店乡丁河楼村处处生机盎然。300亩樱桃树花期刚过,枝头结出青青的新果。果园旁的村路上,拉着木材原料的货车往来不绝,它们开进村里的木条加工厂,那里机器轰鸣,复工复产正忙。

  在果园、工厂、自家小院,处处可见村民们忙碌的身影。铁路扶贫给丁河楼村带来了活力,也给老百姓带来了美好生活的希望。

  丁河楼村是中国铁路郑州局集团有限公司的定点帮扶村,如今已脱贫摘帽。近年来,郑州局集团公司先后向村里派驻了3名扶贫干部,同时拨付资金200万元,帮助村里架设电网线路、安装路灯、硬化路面、修建文化广场。丁河楼村生态宜居、产业兴旺。

  在丁河楼村村委会旁边,700平方米的扶贫车间里,哒哒的缝纫机声响个不停。这是全乡最大的扶贫车间,2017年底正式投用。40余名女工正缝制绣花帽,52岁的李爱华是其中之一。她熟练地操作着缝纫机,一天能做1000多顶帽子。“车间就在家门口,一个月挣两三千,比进城打工强多了。”李爱华说。

  李爱华的话代表了女工的心声。丁河楼村有大量留守妇女,以往这些富余劳动力只在家里带娃。如今,小车间正在发挥着脱贫攻坚的大作为。

  为解决她们就业增收难的问题,铁路牵头,联合村委会对优秀的劳动密集型企业进行考察调研,招商引资,最终吸引虞城的重点企业──河南辛迪纺织品有限公司到丁河楼村落户。

  “缝制帽子门槛低,简单培训就能上手,而且产品主要出口海外,销量有保证,工作比较稳定。”驻村第一书记李文博介绍,扶贫车间设在这儿,既方便组织生产,又解决了留守妇女在家门口就业的问题。

  车间与丁河楼小学一路之隔,女工接送孩子很方便。按件计费的弹性工作制也受到大家的欢迎。李爱华对灵活的上班方式很满意,她笑着说:“在家门口挣钱也不耽误带孙子!”

  年轻的在车间忙活,年长的在家也没闲着。80岁的丁庆信和老伴正坐在自家院里,用钩针把棉线套分钩成帽子的形状。他很知足:“年纪大了消磨时间,在家晒着太阳都能挣点零用钱。”村里居家创收的老年人还有很多。扶贫车间带动了60多户贫困户增收。

  在开源木业公司的生产厂房里,4台机器全开,正满负荷运转。工人们把锯好的小木条摆到机器上铺齐、过胶、进料、压制……不一会儿,冒着热气的木板就“拼”好了。负责人袁海鸥说:“贫困户来厂里工作,全收!”

  “没有铁路的帮扶就没有今天的发展。”袁海鸥说,现在他的工厂带动了10户贫困户增收,帮助20余人就业。

  2015年结对帮扶之初,丁河楼村没有像样的产业。郑州局集团公司根据当地有木材加工的历史,因地制宜发展木材加工产业。他们经过深入调研,制定了发展木材加工的路子。

  2016年,有南方多地打工经历的袁海鸥、袁雷松两个年轻人回家过年,看到村里人加工木条不离土不离乡一样挣钱,他们有了在家门口办粘板厂的想法。时任驻村第一书记葛明涛带领他们到山东曹县、临沂等多地考察,学习生产技术,熟悉销售渠道,注册了开源木业公司。随后,在郑州局集团公司的大力支持下,他们购机器、招工人,把工厂建了起来。

  经过几年经营,如今,木材加工成了村里的支柱产业,已有50家木条加工作坊和3家粘板厂,开源木业公司是规模最大的一家。2018年,村集体向开源木业公司注资30万元,贫困户都能在这里就业,年人均增收3万元。

  现在,村里木材原料收购、木条生产加工、木条运输销售产业链条完整,分工明确,从业人员达300余人。李文博介绍,有技术有体力的,操作滚胶机、大锯等机械,月收入最高近万元;干不了重体力的,起钉、摆木条、锯末装车,每天也能挣60多元。

  五保户袁思轻身患疾病直不起腰,每天跟妻子一起摆木条。他刚摆完一车,笑呵呵地说:“摞一车30块钱,俺俩每天能摞两车,多干多得!”

  丁河楼村的小木条产业不仅造福乡亲,还辐射带动了周边的村镇。袁海鸥告诉记者,夏邑、永城等地好多人来这里卖木材原料。记者注意到,不少加工作坊都挂着“招大锯、小锯老师”的牌子。“我们村的劳动力已经不够用了,一个大锯需要5个人,至少有两三个都是外村的。”袁海鸥说。

  就业有门路,产业送帮扶。如今,丁河楼村加工的小木条、板芯远销山东临沂、曹县等地,年产值超亿元。

  “庆伟,以后一家四口都能吃上低保了!”李文博带着好消息进门时,丁庆伟正在喂羊。见书记来了,他赶紧拉着小羊迎上去,笑盈盈地说:“书记您看这小羊羔,100块钱刚收的,喂俩月能挣五六百呢。”

  不大的院子里,群羊跑着争食,把丁庆伟围在中间。眼前的热闹景象让李文博感到欣慰,作为丁庆伟的帮扶人,他最能感受这户人家的变化。“帮扶的10户里,丁庆伟是最困难的一户。”李文博说。

  经过多次走访,铁路驻村干部了解到丁庆伟有养羊的经验、精通养殖技术,于是鼓励他养羊,帮他树立信心、劳动致富。丁庆伟拿到驻村干部送来的第一只羊时,激动地说:“放心,我一定能干好!”

  铁路不仅帮他做起了小型养殖,还对他进行全方位的照顾:修缮房屋、送来衣物和米面油……李文博时刻关注着丁庆伟的情况,了解到今年上级对贫困户的政策帮扶力度更大,立即同乡里沟通,顺利为丁庆伟申请到了整户低保。

  如今,丁庆伟有了24只羊,1只成羊能卖2000元左右。他看着壮实、充满活力的羊群,就像看到了未来的好日子。“有几只快生了,到6月份,它们少说也能生7只。”丁庆伟看着一只怀孕的羊满脸堆笑地说,“照这么养下去,今年能卖3万元,明年我力争卖到6万元!”

  走在丁河楼村的小路上,放眼望去,进入灌浆期的小麦长势正旺,绿油油的麦苗在春风轻拂下泛着绿浪。麦收之后,一座占地面积12亩、总投资75万元的牛羊养殖场又将落地。在铁路的帮扶下,老乡们的日子会越来越好。